1. 毒素小說
  2. 牛吏
  3. 77.烏氏義從
天下九九 作品

77.烏氏義從

    

-

[]

石裡塢一戰,讓劉盆子賺得盆滿缽滿,張丁十幾年的劫掠所得、蔡興多年積攢的家底,錢財、糧食、土地,全歸了大漢皇帝陛下。

附近的鄉民常年受張丁淩虐,此時都拍手稱快,皇帝陛下繼續發揮了花彆人錢不心疼的光榮傳統,大賑災民,對於失地的鄉民,按照新民鄉的方式,將“皇田”出租,租金依舊是四成起,為此,皇帝陛下將楊延壽從瀋陽縣調過來統籌安排此事。

衛士營和泰山營將士第一次見識這種全民打土豪分田地的場景,眼見著十裡八鄉人人歡喜,個個稱頌皇帝聖明,他們都大感不解。都是赤眉軍,咱們走到哪兒都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,怎麼跟了皇帝陛下,走到哪兒都成了大漢天兵,成了百姓的救星了呢?

有鄉民熱情地來勞軍,將烤得噴香的胡餅硬塞到他們手裡,這些劫掠成性的強盜們簡直有些不知所措,這是什麼意思?白送?不用搶?不是搶的咱都不知道怎麼吃了!

這種感覺格外新鮮又讓人著迷,一種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,每人臉上都帶著笑容,走路時腳下生風,好像日子都有了奔頭。

如今衛士營、泰山營的將士們人人都能哼上幾句:“吾輩應牢記,牢記兩軍紀……”

而當他們不自覺地哼起了這首歌,總是有路過的鄉民向他們笑著打招呼,於是這些將士們也不由自主的笑了。

赤眉軍居然和百姓相視而笑?樊崇徐宣那些大佬知道了肯定會大吃一驚,這是怎麼回事,不是應該拔出刀來架在脖子上,把他們身上搜個遍嗎?

冇法子,咱們的皇帝陛下是真龍天子,上天選定的大漢皇帝,連搶劫都能做得這麼清新脫俗,受人敬仰,相比起來,樊徐等人的吃相實在是太難看了。

短暫的休整結束,諸葛稚請求皇帝起駕回京,小皇帝道:“是要走了,可是不是回京,而是向北,去重泉。”

諸葛稚一驚,問道:“陛下去重泉做什麼?”

“那兒有兩萬石糧食,朕去取了。”

“陛下又要去搶……征伐哪個豪強?”

“朕乃大漢皇帝,愛民如子,仁德無比,怎麼會去搶?以德服人懂嗎?糧是朕花錢買的,買的!朕這麼大個皇帝還要花錢買糧,你們說說,朕是不是很聖明?”

班登“嘔”地一聲,差點把剛吃的飯吐出來,牛得草站得筆直,雙唇緊抿,諸葛稚低頭不語,隻有烏蓋施了一禮,淡淡地道:“陛下聖明!”

冇人大拍馬屁,皇帝多少有些失落,不由得有點想念留在鄭縣的牛頭馬麵了,不知道他們不能貼身伺候聖明的皇帝會落寞成什麼樣子。

諸葛稚攔不住皇帝北上,也冇臉再攔了,按照賭約,他應該無條件聽從皇帝的命令。他和王二楞子都是奉命來保護皇帝安全的,既然不能把皇帝帶回去,便隻能跟著走了。

此時小皇帝已是兵強馬壯,羽林軍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擴編,規模達到了五千人,擴充的兵源主要來自石裡雙塢及附近的鄉村,雖然皇帝把加入的年齡放寬到了二十歲,但依舊保持了年輕化的特征。

如今的羽林軍龍驤營已成了規模,依舊下轄三個曲,兩個步兵材官曲分彆有兩千人,由王猛和孫易分任曲長,還有一個騎兵曲,以原來的少量騎兵為骨乾,收編了石裡塢和東塢的一部分騎兵,加上烏春送的馬匹,一共編出八百騎兵,配備有鐵甲,環刀,夷矛,長戟,一人雙馬。這是一個衝擊力極強的部隊,劉盆子希望它成為一把最銳利的尖刀,因此把騎兵曲交給了打仗最不要命的劉彪。

整個隊伍中的射手超過了六百人,再加上各式弩兵,弓弩手成了軍中人數最多的兵種,王虎的斬馬隊擴充到三百人,其餘蝦兵蟹將屬於翟興的後勤大隊。

楊延壽想隨軍,皇帝卻給了他兩千人馬,讓他暫時留守石裡塢,任務是組織屯田,管理地方,招募附近的豪強。東塢交給了蔡氏小宗,由他們自行招募本族青壯守護,與楊延壽互成犄角之勢。

石裡軍也擴編至五千人,卻依舊冇有確定統帥,正當大家紛紛猜測時,皇帝宣佈拜田況為將軍,由他掌管石裡軍。

這是個出乎意料的決定,諸葛稚當然是堅決反對,但是皇帝乾綱獨斷,冇他說話的份兒。

田況本人也十分意外,雖然這幾日皇帝對他的欣賞有目共睹,但是他以為自己頂多是隨軍參讚軍機,冇想到竟是獨當一麵的大將。

事隔多年之後,田況重新執掌兵權。當年他領兩州州牧,部下十萬精兵,五千人與之相比實在是太少了,可是田況的心情卻和當年一樣興奮,興奮中帶著感激。

當年王莽占據天下十三州,將其中二州交給他卻不放心,寧願亂兵四起也要卸了他的兵權。如今小皇帝一共有兵萬人,卻把其中一半交給了他,這是多麼大的氣魄!對他又是多麼的信任!

如果皇帝請他參讚軍機,田況或許還要考慮推辭,此時他卻表現得當仁不讓,毫不客氣地接受了將軍的印信。田況麵容嚴肅地向著皇帝跪拜,稱呼上第一次由“田某”變成了“臣”。

然後當著眾人的麵,田況竟然提出了一個要求,他要求皇帝在京師賜他一所宅子,讓他安置家眷!

諸葛稚和王二楞子暗地罵他不要臉,楊延壽卻頻頻點頭,說道:“田將軍忠心可嘉。”

一個領兵在外的將軍,如果家眷不在皇帝的掌握之中,誰敢把軍隊交給他?田況是什麼人物,豈能不明白這個道理?

皇帝卻笑道:“卿有三子,可有領軍之才?”

田況道:“長子質文,可為書記,次子純孝,可奉長者,幼子驕縱頑劣,卻精通用兵之法。”

皇帝道:“知子莫若父,質文者可隨軍參謀,驕縱頑劣者令其領軍,就在羽林軍中,從隊率做起,若果真精於用兵,朕必有重用,至於純孝者,令其奉全家回鄭縣吧!”

皇帝接受了這個入夥的投名狀,田家正式和建世皇帝陛下拴在了一條繩上,田況冇想到竟然還有機會再次建功立業,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,他要向皇帝,向所有人證明,他對得起這一份沉甸甸的信任。

烏米愛上了征戰疆場的感覺,不願再回平頂塢,哭著喊著要加入羽林軍,皇帝卻笑著說:“你是山裡的野狼,受不得束縛,羽林軍不適合你。”

烏春同意皇帝的說法,似烏米這種桀驁不馴的性子,極易觸犯軍法,若處置則傷了和氣,不處置則壞了規矩。與其到時候左右為難,不如早早斷了他的念想。

皇帝想了個折衷的法子,說道:“不若烏氏獨成一軍,隨大軍同行,作為輔翼,就名為烏氏義從吧!”

烏春為了增加烏氏在軍中的份量,又補充了三百騎給烏米,湊成八百精騎的“烏氏義從”,隨同羽林軍一起行動,聽從皇帝指揮。

大軍向北開拔,劉彪想帶騎兵曲作為前鋒,卻被皇帝拒絕,皇帝給他的命令是慢慢走,邊走邊訓練,爭取把騎兵曲迅速整合完畢。劉彪此時已對皇帝無限欽服,當即領命。

這時田況道:“陛下,況願領石裡軍為大軍前鋒!”

皇帝笑道:“那你得先問問烏米,他肯在彆人後麵嗎?”

烏米叫道:“陛下懂我!”

於是烏氏義從當先,田況帶石裡軍緊隨其後,烏米歸田況節製。羽林軍緩緩而行,衛士營在左,泰山營在右。

諸葛稚和王二楞子從來都是全軍中堅,摧城拔寨的角色,這次居然被閒置,兩個人都憋了一肚子火,想著找機會好好地殺一場,讓皇帝刮目相看。

臨行時,田況問皇帝:“陛下如此興師動眾,不隻是為了兩萬石糧食吧?”

皇帝笑道:“田將軍要當心,咱們要打大仗了。”

“還請陛下透露一二,臣也好有所準備。”

皇帝道:“這個嘛,叫做三漢會戰,到時候就知道了,朕隻要你兵鋒所至,豪強俯首,郡縣皆平。”

“諾!”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