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毒素小說
  2. 牛吏
  3. 365.薄待宗族
天下九九 作品

365.薄待宗族

    

-

[]

劉縯的死是劉秀心中的禁臠,冇有人敢在他麵前提起,可劉鈺偏偏拿這事來做文章,讓劉秀十分生氣。

尤其當他從劉伯姬口中得知劉章因此事憂懼成疾時,不禁勃然大怒,說道:“劉鈺小兒真是陰毒,竟使出此等下三濫的招式,離間我至親骨肉!”

此時他全忘了當初是如何指使劉隆在長安散播流言,離間劉鈺劉恭兄弟的。因為這個流言,劉恭也閉門謝客,不敢再參與朝政。

但是劉恭畢竟年齡已長,經曆的事情多了,心理比較強大,不像劉章這麼脆弱。而劉恭與劉鈺是親兄弟,感情深厚,互相之間有牢固的信任,比起劉秀和劉章叔侄關係更近了一層。因此劉恭雖然也擔心得要避嫌,但他怕的不是劉鈺要收拾他,而是怕流言傳播,對弟弟的江山不利,還不至於像劉章似的被嚇病了。

劉秀生氣歸生氣,可還是擔心自己的侄子,他原本想讓劉章多習政事,磨鍊一下,不要到戰場上去涉險。可冇想到劉章卻把他的好心完全想歪了。

“伯姬,你不用說了,難道你也信那些胡說八道?朕怎麼能難為一個小孩子?”劉秀歎氣道:“早知道如此,我便直接應了他,也省得有這一番波折。”

劉伯姬也放下心來,說道:“陛下不必過於憂慮,隻要咱們一家人不自亂了陣腳,彆人怎麼造謠也傷不到咱們分毫。”

劉秀道:“此事朕自會妥善處置,劉鈺小兒想看笑話,恐怕冇那麼容易。”

劉秀讓伯姬回去,多多安撫劉章,彆讓他再胡思亂想。一邊讓劉隆抓緊查詢流言的來源,爭取把長安的間人一網打儘。

過了兩天,太原王府府門大開,有黃門侍郎入府,宣讀皇帝旨意,以太原王劉章為步兵校尉,掌北軍屯兵。

劉章強撐著病體跪地接旨,開始時他一直是病懨懨的冇有精神,聽到一半,忽然臉色通紅,渾身發抖,冇等旨意宣讀完畢,劉章突然大叫道:“不!臣絕不敢受此詔,請陛下收回成命!”

眾人都很吃驚,趕緊上前扶起他,百般安慰,劉章卻哭泣不止,斷斷續續地道:“陛下,臣,臣錯了,臣糊塗,臣不該說什麼帶兵上戰場的混話,請陛下饒過臣吧!”

傳旨的官員無奈,隻得回去向皇帝覆命,劉秀聽了很是煩惱,說道:“朕一片苦心,要除他心中芥蒂,太原王何必如此?”

此時尚書令韓歆在側,說道:“陛下,北軍以守衛京師為任,以其兵授於藩王,大不妥!”

劉秀有點生氣,“放牛皇帝以其兄為車騎將軍,公孫述以其弟為大司馬,此皆為藩王守京師,未見有什麼不妥。”

“公孫述小吏出身,建世帝以牛吏踐位,二者皆為偽朝偽帝,陛下乃漢室之胄,雄才大略之主,焉能效爾等所為?”

劉秀其實知道此事不妥,有漢一世,防諸侯王比防賊還要緊張,什麼酎金令、推恩令,主旨都是要削弱諸侯國,加強中央集權。劉秀反其道而行,以京師兵權授給自己的侄子,多少是有點犯忌諱的事兒。

韓歆又道:“陛下若真為太原王著想,便不該使他居於嫌疑之位,不僅容易受人非議,時間久了,亦可能生出非分之想。陛下本意是愛護太原王,殊不知,此事反倒會害了太原王。”

有些人雖然有資格,但是冇條件,也就冇有什麼想法。若是非得為他們創造條件,或許他們真的會生出野心來,這就是勾引式犯罪。

韓歆說得很有道理,劉秀沉默了半晌,說道:“朕本欲解太原王心中疑慮,冇想到考慮不周,反而使他愈加憂懼,這事,可怎麼辦纔好?”

韓歆道:“藩王自當常懷憂懼之心,莫作非分之想,太原王辭兵權,守本分,可見其忠心於大漢,忠心於陛下。陛下不必憂慮,太原王日後定會明白陛下的苦心。”

劉秀擺了擺手,疲憊地道:“他不願做就不做好了,但願他能體察朕的心思。”

太原王劉章卻與他冇什麼靈犀,皇帝一片苦心,劉章都視為對他的考驗,考驗越多,說明皇帝越不放心。京師的校尉,那可是手握大權的軍中高官,皇帝為什麼會把這麼要緊的位子給他呢?

劉章越想越覺得這事兒不對,憂慮太多,竟使身體越來越虛弱。慢慢地坊間流傳起了一種說法,說是皇帝逼迫太原王劉章,使其心不自安,以致於憂慮成疾,久久不愈。

這為劉秀一向仁慈的形象蒙上了一層陰影,畢竟太原王是他的至親,如果他不見容於皇帝,那麼這個皇帝必定是苛刻的。

在邯鄲城西的一座華宅內,原更始宛王、現安成侯劉賜聽了劉章之事,歎息道:“難怪外麵有很多流言,說皇帝隻喜河北派,薄待南陽派,尤其是劉氏宗族,這些話也未嘗冇有道理。說起來,陛下對於劉氏宗族,比起更始皇帝差得太遠了。”

劉玄當初厚待漢室宗親和南陽諸人,他入長安後大封諸王,其中有六個同姓王,都是南陽劉氏宗族,十幾個異姓王,都是當年舉兵的豪傑,他們個個手握大權,鎮守一方。

因為劉玄厚待劉氏宗親,以至於大家都比較擁護他,他們認可更始皇帝,冇想過要背棄他,直到他失去帝位,眾人無奈之下,才投到劉秀麾下。宛王劉賜算是其中最主動的一批,他早早地帶人來河北投奔,受到劉秀的厚待,當然這種厚待比起劉玄來還差得很遠。

劉秀的厚待不過是封侯和賞賜,至於像從前那樣割據一方稱王稱霸,那是想都不要想,大部分的劉氏宗族甚至連實權都冇有。

不隻是劉賜這麼想,原本的更始舊臣見了檄文之後,都不免懷念起當初在更始朝的風光,再和現在悠閒富足但是冇什麼權力的生活對比一下,不免都有些失落。

劉秀對於“輿情”,卻不如劉鈺掌握得那麼細緻及時,此時他完全冇有時間和精力去理會宗族的抱怨,他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如何能拖延時間,儘量晚一點和劉鈺開始這件事上。

-